欢迎来到生涯规划教育网!联系电话:010-83834992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最新公告: 关于建设“势生涯教师空中培训基地”的通知

联系我们MORE

单位名称:生涯规划教育网
学术支持:
电话:010-83834992
手机:15810469859
联系人:李主任

科研规划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研规划
基于积分制的高校教师师德考核评价体系研究

发布来源:生涯规划教育网发布时间:2019-09-23 11:20:02点击数:1782

摘 要:建立健全高校教师师德考核评价体系有助于切实发挥考核评价导向和激励功能,是进一步完善师德管理,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建设的重要举措。从现行师德考核的问题分析入手,将积分制管理思想引入教师师德管理与考核工作中,明确考核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与管理要点,为改进师德考核评价体系提供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校教师;师德考核评价;积分制

《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通知》中指出,要强化考核,在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聘、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等工作中必须进行师德考核,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改进师德考核方式方法,避免形式化、随意化。完善师德考核指标体系,提高科学性、实效性。[1]进一步探索切合时代特征和工作实际的师德考核评价体系,已成为新形势下高校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规范教师职业行为的紧迫任务。

当前高校师德考核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高校师德考核评价多采用定性评价、定量评价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虽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考核目标导向不够明确

师德考核作为高校师德评价的一种方式,其结果常作为教师学年考核、职称晋升等工作的前置依据,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为了得出师德考核结论而考核,以保障学年考核等工作后续环节时效性的功利倾向。从考核目的上看,现行考核更多关注考核时限内教师履德情况,对如何利用考核评价有效引导教师职业道德发展、育人能力水平提升等方面关注不够,未能以长远眼光将考核评价与教师道德发展联系起来。此外,现行考核多以评价教师个人道德状况为主要目标,较少立足师德建设的全局,对师德现状和师德发展趋势进行评估,为师德管理工作提供方向指导。

2.考核内容空泛,功能弱化

师德的道德属性导致考核指标量化难,考核内容的抽象性、模糊性使得定量评价法考核点不够明确,即使将考核点划分出层次表述,在赋分时也较大程度上依赖对教师道德表现的主观评价;定性考核虽规避了考核指标量化难、划分层次难的问题,根据是否存在违反师德规范的行为给予“不合格”或“合格”评价,却容易给被考核者“不犯错即是合格”的错误认识,且一般情况下,师德“不合格”者为少数,“合格”者占大多数,当师德考核等次结论与职称聘任、推优评先等工作对接应用时,很难发挥师德导向和激励功能。

3.考核依据不足,结论失信

就量化评价而言,通常依靠管理者、学生、教师本人等给予的评价分数为基础进行等次划分,由于考核指标过多关注道德本身,与教师教学科研工作实际缺乏联系,囿于评价人个人素养、信息来源、对被考核教师的印象等因素,导致考核结论缺乏客观性、准确性。因此,在考核结果反馈时,也易遭到被考核教师本人质疑。同时,在“好人心理”的驱使下,也常使评价流于形式,导致教师间评分差距过小甚至没有区别,考核档次难以划分。

采用积分制考核评价师德的制度构想

积分制的核心内容是以奖分和扣分衡量和反映人的某方面价值和能力,将积分与制度设计目标挂钩,利益向高分人群倾斜,从而达到激励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2]。将积分制管理理念应用于师德考核评价,旨在通过建立健全师德积分体系实现师德量化考核,引导教师职业行为,实现教师个体师德发展与高校师德建设工作的啮合驱动。

1.师德积分制考核的设计思路

师德考核的落脚点在于评价教师的师德行为。引入积分制管理理念,将对教师道德的评价量化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和教育交往实践中产生的“师德工作量”“师德绩效”,师德积分制将教师师德行为分为若干大类,如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社会服务等,每个大类下分为若干观测点,如教学工作下分课堂教学质量、课外辅导、指导学生科技竞赛、教学研究等,明确各项权重、赋分依据和标准,逐步建立形成科学、全面的师德积分赋分体系。视教师初始师德积分为零,根据考核内容和指标,给予教师相应积分,以积分多少衡量教师履德情况,师德积分可累计,并在职业生涯内有效。遇到存在师德“一票否决”事项行为的,该教师师德积分归零,从零起计。在学年师德考核时,按照师德积分情况,通过划定分值区间、人员总数比例,或测定一定时限内师德积分成长值等方法,对教师履德情况进行“拔优”和“筛差”,确定师德考核等次。

2.师德积分制考核的现实意义

一是评价指标明确,导向清晰。积分制考核评价将师德行为及其产生的“绩效”作为评价对象,让师德由“虚”变“实”,成为实在的、可量化的考核指标,将说课备课、教改实践、学业生涯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指导、科学普及教育、青年教师指导等教学、科研工作业绩考核所无法触及到的“隐性”工作纳入师德考核内容,引导教师克服浮躁功利心理,脚踏实地地锻炼本领、夯实基础,在真抓实干中不断磨练意志品质、锤炼师德修养,不断提升育人能力和水平。

二是立足教师本位,关注个体师德发展。积分制考核评价将学校的管理目标与教师个体发展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将约束、激励教师师德行为与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统一起来,通过考核内容和具体指标,指明师德的实践路径,即践行师德、发展师德,引导教师以积分指标为尺衡量自己,明确优势与短板,为职业道德成长提供方向指引,在教师持续进步和自我完善中,实现学校更长远的管理目标。

三是“评”“用”对接,有效发挥激励作用。师德积分制建立起动态的、长期的师德数据库,在进行师德考核时,一方面,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目标,以某一时间点总积分或某一时限内积分增量为依据进行考核,使考核在工作原则内更具灵活性,目标贴合度更强;另一方面,考核结论不但用于学年考核、职称评聘等工作,还可根据工作需要,摘取师德积分数据库内关联项目进行数据分析,提供工作决策参考,如学生思政、就业工作推优,研究生导师考核以及教学基本功、教案评比等,有效调动教师履德自觉性和积极性。

四是瞄准师德建设全局,体现考核工作价值。通过积分制考核评价将师德大数据管理变为可能,高校管理者通过数据不仅可以观测教师个体成长,给予教师必要的督导警示和激励,实现对个体职涯的师德监管,而且还可以提取任一基础数据作为观测点进行关联项分析,如教师年龄、政治面貌、海外背景等,以便了解教师群体特点与师德问题,提升工作针对性、实效性;以学校、院(部)师德管理视角,将各院(部)、系(所)师德积分均值,或某观测点积分均值的横向比对数据为依据,实现对下级单位师德建设工作履职情况的督导监管。

师德积分制考核评价体系的实施要点

1.师德积分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考核指标体系应紧扣考核目标,通过明确、清晰的考核点全面反映教师师德行为,结合学校师德建设目标和工作实际合理设置各考核点的分值和权重,明确考核导向,引导教师师德实践;同时,设置考核合格的积分基础指标,并与师德“一票否决”定性评价结合起来,划定师德“底线”,突出考核对师德行为的约束作用。

2.积分制考核评价的管理要点

一是科学设计,持续改进。师德是教师在长期职业实践中形成的,是相对稳定的,更是不断发展成长的。积分制师德考核评价以师德为对象,具备长期性和动态性特征,这就要求考核要着眼于教师的思想实际、学校的工作实际,加强工作调查研究,健全考核反馈机制,与时俱进地持续改进,不断丰富积分项目,提高赋分准确性,调整评价标准,保证管理时效,力求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学校师德状况,切实发挥评价导向和激励功能,促进高校师德师风提升,满足社会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待。

二是筑牢底线,引领发展。积分制考核评价以考核为手段,重在发挥师德约束和导向激励功能,这就要求管理者在工作中要处理好师德底线要求和高线引领的关系。把定性的师德“一票否决”和量化的积分指标体系相结合,拉紧师德“一票否决”与师德积分合格线两条准绳,严肃惩处失德失范者和师德“不作为”者,给广大教师以道德警示。同时,着眼教师职业道德发展与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全局,通过建立科学、全面、量化的师德积分指标体系为教师师德发展指明方向,激励广大教师向更高的师德境界迈进。

三是考虑差异,多元评价。积分制师德考核评价通过全面反映教师师德行为的赋分体系,为教师践行德、发展德提供可参考的行动指南,但并不意味着对教师师德全面发展的强制要求。这就要求师德积分合格线的划定要充分考虑不同类型、学科、层次教师的实际工作差异,如基础课教师偏重教学育人,而专业课教师更偏重实践和科研育人,工科教师较之理科教师社会服务投入会更多等。教师达到积分合格线,即可根据个人工作实际、兴趣优势选择项目,获取更多积分。同样,在师德“拔优”时,积分高线划定宜粗不宜细,应以总积分或总积分排名划定,切不可具体到各积分大类或观测点的分值,导致师德优秀的“模型化”倾向。鼓励师德的多元化、特色化发展是师德积分制考核评价的应有之义。

四是公开透明,流程时效。师德积分制考核将以往考核集中时段工作最大限度地分散在平时,极大地降低了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对积分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获取积分,学校管理积分成为工作常态,只有管理过程经得住推敲查证,管理流程具体、易操作,才能保障后续考核定级的顺利进行。从管理者角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拓宽监督渠道,确保数据真实客观,管理过程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另一方面,要明确积分管理流程和权限,利用好信息化手段,加快师德积分管理系统建设,做好各管理部门数据对接,盘活整合数据资源,保证数据及时准确、管理过程清晰,逐步降低人力和时间成本,提高积分管理的实践操作性。

五是以人为本,评用一致。师德考核结果与教师职称、考核等挂钩,进行奖惩激励,其目的在于调动教师自觉遵守职业规范,在工作中磨砺道德意志,提升师德水平。不但要注重“评”的公平公正、真实客观,更要注意“用”的限度,应避免师德考核结果与教师现实利益的过度联系,使师德行为成为教师获取个人利益的工具,染上功利色彩。在使用师德考核结果进行师德激励时,要坚持以职业道德发展的引领为核心要义和最终目标,合理使用师德考核结果,激发教师履德尽责、立德树人的内驱力,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结语

师德积分制考核评价针对现阶段师德考核问题,将考核工作与教师发展实际、学校工作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对促进教师个体职业道德成长,高校落实师德管理工作提供了一种有益尝试。面对办好党和人民满意大学的新时代、新要求,高校如何设计好、使用好师德考核评价体系,切实发挥考核评价功能,为高校师资队伍发展提供可靠的思想保障,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实践和完善。(作者:张媛媛 李大伟,单位:北京建筑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

 

作者:张媛媛 李大伟

来源:《北京教育》杂志